位置: 首页 > 六爻典籍 > 易冒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01 ---

公元1056年,北宋东京汴梁城,仁宗皇帝由于年初的一场大病,刚刚改元嘉佑,改元以后,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易隐易冒还有,这让崇道修佛的宋人对命运无常又深信了一层。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在汴梁城的大相国寺里,来自长安的张载挂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条幅,坐在虎皮之上,开讲《易经》,一时轰动知识界。

汴梁城的读书人奔走相告:继大儒周敦颐和邵雍之后,终于又有人讲《易经》了!

如果连讲一个月而没人能将张载驳倒的话,就意味着张载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学派,一个新的学术思想体系将诞生。对于崇尚文教的北宋,这是比开疆拓土还要让人激动的大事。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季羡林题张载名句

有一天晚上,大相国寺里来了两个年轻人,自称白天听过张载讲的《易经》,但有不同的见解,希望能与张载当面讨论。

张载看到拜帖上分别写着“程颢”和“程颐”两个名字,依稀听过,似是河南府的才子,于是同意面谈。

三人谈论一夜,第二天张载对人说:“我本来以为我很懂《易经》,但是跟二程讨论后才知道,我之前说的都不是正大之道,程家兄弟二人比差的太远了,从此以后,你们听二程讲《易经》吧,我不再讲了。”

然后张载把自己的座椅撤掉,离开了大相国寺。程颢程颐兄弟接替张载继续讲《易经》,从此名声大噪,两人因此也在知识界奠定了宗师的地位。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千百年后,我们称程颢为“程明道”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称程颐为“程伊川”,二程与周敦颐、邵雍、张载五人共同阐发儒学,一改魏晋时代儒学的浮华之风,唐代儒学的佛老之气,形成了一个新的儒学派别——理学,这五人也被称为“北宋五子”。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02---

为什么要开创一个学派一定要讲《易》?这个传统其实是从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

春秋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后来删改《春秋》的时候,孔子把《易》的思想贯穿在《春秋》中,并且传给了弟子们。商瞿、颜回、子贡、子夏都得到了孔门易学的真传,将孔门易学传播下去。其中子贡把孔门易学的预测之法运用的非常灵活,不但经商成了巨富还做了外交官。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西汉武帝时,增设了《易》和《礼》两个博士,和原来的《书》、《诗》、《春秋》三经博士合在一起,形成五经博士,总数大约五十人,成为西汉思想文化界金字塔尖的一群人,做《易》经博士的要求自然就是懂《易》,且能讲《易》。所以,能讲《易》就意味着登上了学术的巅峰之一。

因传承不同,故西汉时期一共有七家易经派别,其中官方认可的有施氏、孟氏、梁丘氏,官方没有认可的有丁氏,京氏和田氏。

到此为止,大部分易经派别都是依托《易》,以六十四卦为基础,对易卦的爻辞进行阐发,阐发的思路和《春秋》经一样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都是以微言大义讲述内修外治的思想,内修以治己,外治以治人,继而引申到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道理上。

但到了京氏易的创始人京房这里,就变了个样子。

京房传承自当时西汉的诸侯国梁国(现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人焦延寿,焦延寿主要研究卦气,并且往往在地方上有大的刑事案件发生之前就会做好预防,所以焦延寿做官的地方治安很好。

焦延寿后来收了个学生就叫京房,京房继承了焦延寿的卦气说,又在此之上对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纳甲体系进行了发扬,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纳入八卦中,从此,《易》学之路开始分叉。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形而上的《易》研究思想理论,形而下的《易》为百姓生活做预测。

一道,一术,并行不悖。

后来,为了避免混淆,就把京房开创的《易》叫做“纳甲筮法”。但这个词依然文化气息太重,不符合老百姓直白简捷的需要易隐易冒还有,于是根据《易》中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个爻组成的特点称为“六爻”。

实际上如果去比较六爻和《易》,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两种不同的学问。只是因为六爻法借用了《易》中六十四卦的框架,实际用起来的时候,并不像研究《易》的方法一样,去先看卦名,然后仔细分析爻辞,而是直接分出世爻应爻,再根据每一爻的纳甲干支进行分析,其实大部分跟《易》的思想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在服装商场租个柜台却卖起了奶茶,远看类似,进到店里端给你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不过到了北宋仁宗年间,出现了一位后无来者的神人——邵雍,他根据《易》经六十四卦自己研发了一套预测占卜体系,不用纳甲,不用分世应、动静、空破,随心所欲起卦即可预测。

因为他有一次使用这个方法,根据鸟落在树枝上的现象,成功预测第二天会有一个侍女折梅花摔断腿,因而名声大噪,这套方法也就称为“梅花易数”。因为邵雍同时也是北宋儒家“易数学派”的创始人,所以这套“梅花易数”的方法就算是从形而上的“道”上分支出来的一个简便法门,类似佛家的“善巧法”。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当然,这个故事是《梅花易数》这本书自己写的,到底是不是邵雍本人所创造的梅花易数也是存疑的,按照《梅花易数》书中的称呼习惯,这本书很可能是邵雍死后,其弟子门人编纂的,否则一个人怎么能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呢?

但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学习《易》学可以分成三条路:

梅花易数和六爻侧重于预测,儒家的《易》学则侧重于心性修炼。

有想学习《易》的朋友,于此不可不明。以免刚开始用力过猛,于其中一项钻研过深,逐渐忘了初心,以致越行越远,后不复得回返之路。

---03---

因此我们本系列文章也从这里开始分岔,形而上的《易》学历来都是有志于开宗立派的文学宗师的目标,非我所能讲,也非我所敢讲,如有敢讲者,我愿心怀雀跃之心,携凳而往,为其鼓噪助威!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善巧法”——梅花易数起卦预测相当灵活,几乎可说是随心所欲,关键在多练,多总结,并无太多可以讲述的东西,且邵雍夫子已经在他的煌煌巨著中将道理阐述得非常分明,不用小子再献丑;

那么剩下的,我能带着读者一起学习的唯有纳甲筮法,也就是俗称的六爻,虽然其为形而下之法,但其一事一测的精准性,六个维度的分析逻辑性对脑力锻炼相当有好处,且贴近生活,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日日都要使用,学会以后对自己预测事物的趋势有很大帮助。

六爻法虽说是京房所传,但明确的证据其实并没有。京房因擅长谋人而不擅长谋己,最后落得死于非命,他的学问也有很多没有继承下来,因此目前流传在世上的只有一个《京房十六卦变》法,这个方法南怀瑾先生曾经提起过,但语焉不详,且用法已经失传。我在另一本卜筮书上也看到过,两相对照以后,略有点心得,以后会慢慢说到。

我们现在使用的六爻法其实来源于唐末宋初的一本占卜书《火珠林》。

《火珠林》是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系统的纳甲筮法代表作,作者题为麻衣道者,而麻衣道人据说是陈抟的老师,不过人们对麻衣道人的闻名大多是因为他的一部相学上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麻衣相法》。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据《火珠林》自序记载,六爻的飞伏世应动静空破的方法来自于京房易隐易冒还有,但具体的传承脉流也是没有,我们姑且就这样认为吧,毕竟我们不是那种易学考据类公众号。

如果按照考据学的观点,目前世界上的古书九成都有问题,都不可读,那我们岂不是没有书可读了?所以,我们只关注学术思想和使用方法,如果这个系列看的人多了,自有易学考据类公众号找上门来用放大镜慢慢研究,到时候看他们逐字逐句逐标点符号的考据报告就行了。

自《火珠林》后,历代都有纳甲筮法的著作问世,如《易林补遗》、《阐奥歌章》、《洞林秘诀》、《卜筮全书》、《卜筮元龟》、《易冒》、《断易天机》、《黄金策》、《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隐》等,其中尤以刘伯温的《黄金策》影响最大。

在诸书中,我认为,学习六爻入门的时候,应该细读《卜筮正宗》和《增删卜易》两部书。

《卜筮正宗》是清代光绪年间王道亨编纂,王洪绪著作的一部书,其对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进行汇总并驳斥,力求把纳甲筮法还原到传统的本来面目,具有拨乱反正的效果,且有对《黄金策》的详细注释,《黄金策》据说是明诚意伯刘伯温所撰,对明代以前的六爻纳甲筮法做了清晰的梳理;

而野鹤老人著的《增删卜易》以大量的卦例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赢得了“天下第一卜书”的美称,且《增删卜易》中许多卦例,如果结合清末的历史去读,不但学好了预测,还了解了历史,一举两得。

大相国寺的读书人相告:《易经》

读完这两部书以后,进阶之前,我再推荐其他的书,然后慢慢进阶,慢慢实践,慢慢总结,慢慢阅读。

术不在多寡,有效就行,书不在雅俗,能用则灵。

下一章,我们就开始一起读《卜筮正宗》吧。

相关内容